《杀猪》(刨锅汤)--作者:郑建

笔名经典文章2021-12-14 14:04:4616

远在祖国边陲他乡的冬季,严寒肆虐整个冬天,家家户户都生起炉子,烧开一杯藏红花的砖茶捧在手心,围着火炉一家老小环坐在一起,徐徐的炊烟从烟囱升起,随着寒风飘散落尽。又不禁让我想起家乡山区,到了冬天取暖,家庭条件好的就购买煤炭,差点的就在自家的树林拾柴火,堆放起来生火取暖。从我记事起母亲一年四季都在筹备冬天的柴火,每次下地干活回来,肩上手上总会拿上些干树枝。我也受母亲的影响,看见路边的干树枝就会拾回家去,农村山区树林里的杂木枯树都各有用处,既省钱又方便。每次拾柴火时遇上邻居,大伙就互相帮忙,把你家的送回去,再来送我家的,以前没通路的时候就用背篓,每次百十斤的背回去,方方正正的堆码起来,现在路通了就用三轮车拉,背篓不仅仅是一个承载的工具,也是勤劳的代表,我们用背篓建造房屋,用背篓创造财富,用背篓巩固邻里之情。

 

每年冬天家乡外出讨生活的游子陆陆续续回家,带上辛勤收获的财富,与家里的妻儿老小团聚。冬天也是制作腊肉的季节,农村每家都养年猪,大小不等。杀猪,成为一种团聚开始的仪式。听母亲说我七八岁的时候很害怕杀猪,过年请屠户来杀猪时,我远远看见他就开始哭,还骂人家,现在还能记得一些。选好杀猪的日子及时间,叫上亲朋好友来帮忙,先在自家门前选一块土质坚硬合适的地方,挖一个灶台用砖和土垒好,挖灶台也很讲究,灶台挖不好,烧水的时候火苗闷着冒黑烟。挖好灶台后把直径1米的大铁锅放在灶台上,用泥巴拌成泥团,在灶台与锅边的衔接处堵塞缝隙,这样做是避免烧火的时候跑火把架在锅边的门板烧坏,架好锅后加上水,弄些干柴碎纸开始生火。农村每家都有一到两口大锅,用来制作豆腐和煮猪吃的食物简称“猪食”。等水烧开的差不多的时候,用两条矮板凳,大约40厘米高的样子,一前一后放在灶台大锅的边缘,从房间里卸下一块门板,农村木制房屋门板都很好拆卸,卸下来的门板放在架好的板凳上,用两根拳头大小长度与门板相等的木头或者竹竿放在门板边两边,再把一块塑料薄膜铺在门板上,这样是为了烫猪毛的开水顺着木头或竹竿隆起的凹槽再次流到铁锅里,减少烧水时间。这些准备工作完成后,在房屋的正厅门前放一条专门杀猪的板凳,这种板凳不是每家都有,因为一年也用不了几次,好几户人家就共同出资制作一条共用。这时就该年轻的小伙子们出场了,两个人把在猪栏门口,一个人跳进猪栏,猪栏门开后,里面的人把猪往外赶,大部分很听话见门就出去,一小部分只是探出头哼哼两声,等再探头的时候站在猪栏门口的两个人顺手就抓住它的两只耳朵往前拉,站在里面的人抓住尾巴,在手掌上缠一圈,往上用力一提,往前一推,猪就出去了。顽皮一些的就要在院子里窜上几个来回,追赶的时候累的人够呛。把猪赶板凳一侧之后,几个人立刻将猪按倒在板凳上,抓耳朵的、掰腿的、抓尾巴的齐上阵,把事先准备放了淀粉和盐的盆,放在板凳前,这时候屠夫把用背篓背来的家伙事儿,用酒擦一下,对准咽喉要害位置,鲜红的猪血快速的涌出,哗哗的流进盆里,这时候主人家取出些想香蜡,用纸钱沾一些猪血,拿到房屋前烧掉,就尽了养伴之情,也是告知逝世的先辈,年关将至。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等猪咽气之后,屠户在后腿内侧,用小刀在皮下割开一个三角形的小口,取出一根小拇指粗的铁棍,用土话说叫“挺仗”,用插进割开三角形的皮下,从腿部捅遍全身四五次,行成气道,这时候屠夫抬起后腿的割开的位置,开始往里吹气,另外一个人拿上根竹竿拍打猪的全身,这样做是为了吹气时气道通畅,啪啪的竹竿声响遍方圆百米,只要听见声音的路人就知道,年猪杀了,谁家团聚了。等到屠夫脸红脖子粗的时候,猪已经圆圆滚滚像个皮球一样,找一根绳子栓在吹气的口子上,就像系气球一样,屠夫吹气时脸紧靠着猪腿,脸上一道黑印,引得众人大笑。完成这些工作后,几个人把猪抬起来放在早已准备好的灶台门板上,用茶壶舀水,细细的水流浇遍全身,锅里的水不能过烫或者过温,如果水过烫或者过温猪毛就没办法全部脱干净,这时其他人就拿着特制刮猪毛的刀,形状就像农村土瓦的缩小版,说是刀也不是刀,刀口很钝,太锋利会伤害猪皮。刮完所有的猪毛,屠户就把猪毛收集起来,拿回家晾干筛选,卖给厂家制作毛笔及刷子等。把猪清理干净后,就把猪吊起来开始分肉。

 

这时候亲朋好友已经从家里带来些果蔬,男女老幼皆上阵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烧水的、做饭的、做帮手的。在杀猪时用青菜叶和鲜嫩猪血煮成的杀猪菜,及炒猪肝是杀猪时节必不可少的招牌菜。吃过饭后主人家把割好的猪肉给亲戚家几斤,待他家杀猪后也会拿几斤回礼,就像借肉。

 

从我记事至今的延续,冬季的12月里,杀猪是一年到头的期盼。在庄稼人的生活中,家禽已经变成家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农村人如果逢年过节吃的鸡鸭鱼肉都要去买,也是不勤劳的结果。每家每户的盼头就从那一声声响彻山谷的拍打声中圆满。忙碌的12月里,归乡的游学子,回到家乡,回归家庭,吃下杀猪饭的那一刻,就已经找到了归属。那用柴火燃烧杀猪饭的炊烟,廖廖飘散的呼唤,时刻召唤远方的家人,不管身在何方,家乡才是我们最终的归途……

 

作者简介

 

郑建(笔名:三毛何其多),男,汉族,1993年生人,退役士兵


哈尔滨得癫痫病医院哪些好
长春医治癫痫的医院是哪家
如何护理癫痫患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