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 家 属 院 的 日 子

笔名英语散文2022-01-15 12:21:226

住 家 属 院 的 日 子(三等奖)

文/温立军(河北)

 

       由工作单位统一建设、供职工集中居住的地方,过去都称为家属院。家属院大都离工作单位很近,前厂后店式的,福利好的单位一般是楼房,差一点儿都是一排排的平房,还有一部分是由工房改建的房子,形式多种多样。分房要按工龄工种职称职务等条件按资排辈。我们单位就属于人多房少的情况,好多年轻人结婚好几年还住集体宿舍。那时候还没有商品房还一说,年轻人别说买房,就是租房也很不容易。一是房源少租不到,二是一个月就挣几十块钱也舍不得,于是就住在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里。

       我们这群没房的年轻人里有七对是双职工,想分房只有靠本单位,于是就隔三差五的去找领导诉苦,要求分一间住房,两口子好搬到一块,并且有好几对已经怀孕了。院领导考虑到我们的实际情况,就在临街的一块地上盖了七间平房,临街的一面是商铺,中间一堵墙隔开,背面七间房就分给了我们七对年轻人。

 

       想想那时候的条件真是艰苦,我们的房子门前就是一座二层楼,中间只有一条大约一米宽的过道,南北走向,我们住的算是西屋,对面每家一间两平米的小厨房,连窗户也没有。我们住的这一间,一面有窗,不能通风。由于前面二层楼的遮挡,也晒不到太阳。背面是门市,大多是买包子炸油条的,他们每天半夜两三点就和面,面盆碰的墙咚咚响,很是影响睡眠。每天早上不到五点,门卫就会打开小院的那两扇大铁门,破旧的铁门隆隆的响声传的很远。

       尽管条件简陋,毕竟是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住房,有了一个家,我们还是欣喜万分。没等房子干透,我们就急急地搬进去了,我还特意的给母亲和姐姐写信报喜:我有房啦,有自己的家啦!

       有家的日子总是幸福快乐的。由于都是同龄人,邻里间相处的和谐愉快,一家做了好吃的,大家一起分享。孩子们也是亲如兄弟姐妹,一起游戏,一起结伴上学,谁家的家长值班或有事外出,都不用担心孩子的吃饭上学问题,自然会有其他家长帮忙照看,有事打个招呼就行。就连各家的老人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也成了大家伙共同的亲人。本人在不在家的,亲朋好友来了都会有人招待。最感人的一件事,我右边邻居郭医生家要了个二胎指标,爸爸妈妈问女儿佳佳要妹妹还是要弟弟,佳佳说妈妈我不是有妹妹吗,璇就是我的妹妹。佳佳比我女儿璇大一岁,经常跟我们吃饭,佳佳对璇更是像一个亲姐姐一样带她玩,领她上学,教她读拼音,带她做游戏,俩小朋友真的亲如姐妹。

 

       住楼房的邻居,大都是资历比较深的老同志,对我们这些年轻人都比较照顾。四楼的李奶奶,每次腌了时令小菜都会送一些来让我们品尝,让我们感受到亲情和温暖。南院的曹阿姨,经常帮我们给孩子做棉衣。她在托儿所上班,我们有事接孩子晚了,她都会帮着把孩子带回来在家看着,省去了我们许多的麻烦。北边楼上的王护士长教我们怎样做腌鸡蛋、做红烧肉等美食。门卫李大爷一家更是像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般帮我们照顾孩子。孩子上学前班时,每天放学比我们下班早一个小时,我们就给孩子脖子上挂个钥匙,放学了自己回家。有时候,孩子根本就不去开家门,直接去门卫李奶奶那儿,把书包一扔就去和小朋友玩去了。李奶奶就在旁边看着他们,渴了就给他们倒水喝。有老人帮助照顾孩子,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把心思全部放在工作上了。院里的老人有什么困难,我们年轻人也是主动帮忙。孙大妈在院里搭了个小厨房,烧柴做饭引起火灾,我们几个年轻人积极帮忙灭火,过后又帮大妈把小棚子搭好,嘱咐她以后做饭小心。因为她家生活比较困难,就经常接济她。院里的老人有个头痛脑热,需要打针输液的,那时还没有个体诊所,小病也不值得住院,我们就上门为老人打针输液。所以院里的老人也很喜欢我们这几个年轻人。

       慢慢地孩子们长大了,一间小屋子住不下了,我们也在外面买了宽敞明亮的商品房,搬出了原来的家属院。虽然居住条件比原来好了很多,但这些钢铁水泥的笼子阻隔了人们的来往,也阻隔了很多的亲情,再也感受不到以前那种相濡以沫邻里之情。

       非常怀念那些住小平房的日子,想念那些邻居们。

 


癫痫药物的危害是什么
癫痫对儿童会带来哪些伤害
癫痫的患者不宜吃什么食物